感冒不會好,注意是鼻竇炎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感冒的時候很多人會有咳嗽的經驗,但感冒後咳嗽卻長期未痊癒,則很可能是併發其他疾病的關係,此時若只當作是反覆感冒來治療,不僅浪費時間金錢,更對自己的健康產生傷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戴志展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會遇到一些主訴長期感冒咳嗽而來求診的病人,這些病人的特徵是他在其它地方已經看了好幾個月的感冒了,但是感冒症狀卻一直都沒有好,仔細為這些病人檢查後發現:這其中有許多是因為鼻竇炎所引造成的長期咳嗽。

鼻竇位於鼻腔周圍,長時間的鼻部發炎容易引起鼻竇跟著發炎,如果感冒不能在一兩週內消除,引起鼻竇炎的機會就變大,鼻竇炎的特徵是鼻涕變得黏黃,鼻部出現異味,鼻涕倒流造成持續咳嗽與濃痰,或是顏面、眼窩疼痛,嚴重的話更會造成眼部發炎、骨髓發炎。由於並非所有的鼻竇炎患者皆會出現上述所有典型的症狀,尤其是當患者只有咳嗽的問題時,若未對病患加以詳細檢查,很可能就會被當作是一般的感冒患者來處理:吃了藥時症狀好一些,沒吃藥時咳嗽又來了。

診斷鼻竇炎無法只靠症狀描訴,有經驗的醫師會詳細檢查患者鼻腔內部、尤其是鼻竇開口附近是否有不正常分泌物,若懷疑是鼻竇炎時,更應安排鼻竇X光檢查或是電腦斷層攝影來加以確定診斷,一旦確定是鼻竇炎後則須配合醫師定期追蹤治療,才有痊癒的可能,如果時間拖久了,不僅療效不佳,更須以手術治療才能處理。

 

時髦穿耳洞,須當心造成軟骨炎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近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男女流行穿耳洞,而且是反傳統的穿法:穿數個耳洞或是穿在耳郭上方軟骨區,日前有一16歲少年因穿耳洞不慎引起軟骨膜細菌感染,面臨耳郭必須切除的噩耗。

此一少年因好奇到坊間耳飾店穿耳洞,他要求在耳郭上方軟骨區穿四個耳洞,未待洞孔傷口復原隨即戴上耳環,未料傷口因此持續發炎,在附近診所治療仍無法控制下,轉到急診求診,此時耳郭上半部軟骨已發炎隆起,經切開引流與積極清瘡仍無法控制感染,目前耳郭軟骨已被完全切除,且面臨朵郭可能壞死不保的結局。

據中國醫藥大學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戴志展指出,耳郭軟骨膜發炎是一棘手疾病,常因外傷引起軟骨膜綠濃桿菌感染,造成耳郭軟骨膜腫脹與血液循環受阻,進而軟骨壞死,此時就算使用抗生素都很難完全發揮殺菌作用,面對此種疾病,醫師必須反覆地清除發炎軟骨及移除更多或全部的軟骨,才能遏止細菌感染的進行,如果不幸感染仍然繼續進行,引起耳朵壞死,就必須切除整個耳朵以防擴散到其他部位。耳郭軟骨膜發炎痊癒後多少都會留下耳朵變形的後遺症,變形的程度端賴軟骨受傷範圍而定,嚴重的變形日後須搭配整型手術以求盡量復原,然而變形的外觀仍然多少可見。

戴志展醫師特別呼籲時下年輕人,切勿追隨流行將耳洞穿在耳郭上方軟骨區、或穿戳多個耳洞,正確的穿洞位置應在耳垂部位,穿耳洞前應注意自己的耳朵衛生狀況與施行者的消毒動作是否確實,一旦穿孔發生紅腫熱痛時,應立即尋求醫師的檢查與治療。

急性鼻竇炎 牽連到失明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原本是單純的拔牙,結果發展成一眼失明,代價何其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戴志展認為,其間的關鍵在病患感染了急性鼻竇炎,抵抗力比較差的人不要忽略這個案例。

這名中年婦女最近轉入該案時說,她在拔牙後幾天開始出現臉頰及眼窩腫痛,打針吃藥一個禮拜,仍不見好轉。當時她的右眼已無視力反應,眼窩腫大到眼球外凸,連轉動都有困難,電腦斷層顯示,她的右側鼻竇、眼窩及顳下腔凹窩,都呈現感染積膿現象,細菌培養也出現嚴重的抗藥性細菌,經過耳鼻喉科與眼科跨科手術引流後,目前還在密切觀察中。

戴志展說,秋冬之際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旺季,也是急性鼻竇炎好發的時節,早年抗生素還沒發明之前,鼻竇炎曾奪走許多人的生命,如今已經很少出現危險的併發症。不過,如果是免疫力不佳的人,可能就無法靠「正確診斷、適當用藥」順利過關了,由於眼部就在鼻竇隔壁,嚴重的鼻竇感染,可能會導致病患眼部感染、失明、顱內感染、甚或死亡。

鼻竇炎引起眼部併發症的原因,除了免疫力缺乏,還有鼻竇結構異常、藥物治療不足、抗藥菌種出現、或外科引流不足。往往在蛀牙、拔牙或自發性鼻竇炎時,因先天後天因素都不佳的情況下,出現一連串的併發症,如臉頰腫痛、頭痛、痛眼、眼凸、失明等便一發不可收拾。

戴志展認為,這名婦人可能就是因為先天抵抗力比較差,在此情況下拔牙,才演變到今天這個地步,他建議,成年人要好自身的健康管理,譬如長期血糖過高,容易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若同時有牙根過長之問題,容易因蛀牙或拔牙引發嚴重的鼻竇感染,進而影響眼部或顱內。出現前述症,應儘速就醫。

咳嗽不止,可能氣管異物在作怪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家中小孩如果突然咳嗽不止,千萬別大意,這可能是氣管異物的前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戴志展最近陸續發現兩起兒童玩耍不慎將異物掉進氣管裡的病例,幸好早期診斷出來且妥為處理而免於慘劇。

一位兩歲小女孩在與哥哥玩耍時,突然一陣咳嗽,當時小女孩的媽媽並未太注意這個現象,兩天之後、小女孩突然變得行為怪異,不大願意說話與走動,爬樓梯時還會喘,到院求診時,左側肺部已無呼吸功能,經檢查發現此側支氣管已明顯被阻塞,在安排氣管直達鏡處理後,於支氣管中取出了半顆開心果,隨後呼吸聲立即恢復正常。另一位五歲小女孩則因喜歡一邊吃飯一邊說話,一日晚餐時突然劇烈咳嗽達半小時之久,隔天媽媽因為不放心而帶至醫院,仔細檢查後發現右側肺的一部分呼吸聲減少,經安排X光檢查後證實為吸入性肺炎,目前這兩位病童已在耳鼻喉科會診小兒科醫師治療下,逐漸康復中。

氣管異物常見於兒童將異物塞入鼻腔或口腔時不慎掉入氣管而引起,有些則是吃飯時嗆到食物而造成。常見的異物有花生、開心果、綠豆、BB彈、小玩具配件等等,異物體積較大時會阻塞一側支氣管,甚至是主氣管;異物較小時則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初期的癥兆有: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有雜聲、活動量減少等,幾天之後可能開始發燒、有黃色痰液、臉色嘴唇發白。這種疾病最重要的是盡可能早期診斷出來,必要時再實施氣管直達鏡處理,將異物直接取出,若病情嚴重還要住進加護病房以控制病情。

戴醫師指出:家中有小孩的父母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小孩把玩乾果、豆類等食物,玩具也應避免過小而有被吞食之虞者,另外也不應該讓孩子邊吃飯邊玩耍,以預防氣管異物之危險,若不慎造成時最好儘快求診以減低危險的程度。

畢業慶典 慎防樂極生悲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又是畢業時節,各校依往例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畢業活動以慶祝莘莘學子學業告一段落。

最近校園內流行以打水球的活動來增加畢業典禮的趣味性與可看性,這股由北部學校傳來的熱潮,風靡了各級學校,尤其在炎炎夏日下,砸破的水球讓參與者全身濕透,清涼無比,現在連小學也都興起了這類活動。

砸水球活動雖然好玩,卻潛藏危險,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最近接獲一名國小六年級應屆畢業生之病例,該小病患因被水球砸中耳朵造成右側耳膜受傷,病患因耳痛、耳鳴、及聽力受損前來求診,經醫師查後發現右耳膜有一外傷性穿孔合併出血,聽力檢查顯示該側聽力減少了二十分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戴志展醫師表示,耳膜穿孔可分為外傷性與內因性,外傷性耳膜穿孔一般常肇因於掏耳朵、打耳光或鞭炮炸傷,少數因潛水、飛機起降、顳骨骨折、或親吻所造成,被水球打中耳朵就好比打耳光一樣,耳膜因承受不了氣壓的變化而應聲破裂,要舉辦此類活動應具備適度的保護措施。

戴志展主任同時建議大家,一旦懷疑耳膜受傷應立即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切莫自行清理耳朵,以免造成二次傷害或感染,耳膜穿孔最重要的觀念是保持傷口的乾燥與乾淨,耳藥水不可任意使用,也應盡量避免擤鼻子之動作,一般外傷性耳膜穿孔在醫師診治之下大多可以自行癒合,少數嚴重傷害之耳膜或合併感染之病例可能無法自行癒合,若兩個月後耳膜仍未癒合,需要以手術修補的機會便大增,耳膜穿孔常合併有輕度聽力受損及耳鳴現象,幸好這些症狀大多能隨著耳膜的癒合而逐漸復原,要注意的是,嚴重的傷害可能會造成眩暈、長期耳鳴或永久性感因性聽力受損。

醫改會提『看病六問』:生何病?吃何藥?

更新日期:2007/12/22 15:00

醫病溝通不良,常衍生許多醫療糾紛,『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整理出『六大看病必問重點』,包括:疾病名稱、生病原因,檢查項目以及服藥目的和方式,方便民眾更瞭解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徐韻翔報導)

生病就醫,看病也是門學問,您知道自己到底生了什麼病、疾病名稱?什麼原因,造成這項疾病?或是醫院所安排的檢查項目名稱與目的為何?而所服用藥物主要治療哪些症狀、吃多久會好轉?服用多久?如果沒有好轉,是否需要回診?在飲食與生活上,該注意哪些嗎?這些一連串的問題,其實許多患者在看完醫生之後,總是不求甚解。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表示,衛生署近年大力推展民眾健康自主管理的理念,不少醫師其實也鼓勵民眾在看診前,先清楚整理自己的病情,包括想問醫師的問題,看病時,有問題主動諮詢醫師,讓雙方的溝通更愉快有效率,也減少後續的醫療糾紛。

為了傳達了民眾應該為自己健康負責的概念,醫改會也推出國內第一本提醒患者就醫應該詢問的六大問題指南「健康筆記」義賣,鼓勵企業團體踴躍認購,讓更多民眾能做好健康管理,義賣所得則希望能讓已經短缺兩百多萬的醫改會度過赤字難關,可以繼續服務廣大的民眾。

初診時病況描述的四個重點

一、   主要的症狀是什麼?
例如:「鼻塞、耳悶塞感」

二、  症狀有多久了?最早何時開始的?
例如:「鼻塞這次有1個月了,但是大約1年前就偶而會出現,鼻塞嚴重時會有耳悶塞感」

三、 症狀一直持續或是反覆出現?什麼情況下會變嚴重
例如:「這一個月來幾乎連續鼻塞,早晚都會,清晨時最嚴重,耳悶塞感有時會有時不會,一年前只是晚上偶而會鼻塞」

四、接受過什麼檢查或什麼治療
例如:「還沒有檢查過,看過中醫,吃過中藥快一個月了,但效果不明顯」

台灣常見過敏原之預防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通則

1 均衡飲食,尤應多喝水及吃青菜水果。
2 每週定期運動一至二次,每次至少二十分鐘,選擇可流汗之運動,如游泳、慢跑、打球。
3 避免溫差變化過大,早晨起床時應穿好衣服,戴口罩五分鐘後再走出室外。

塵蟎

塵蟎是一種大小約0.3公釐的微小動物,喜好溫暖(25℃)與潮濕(75%)的環境,以人體之皮屑或動物昆蟲之屍體為主食,每次可產下數十顆卵,塵蟎屍體、蟲卵與排泄物都會引起過敏。

1 天氣好時將床墊與枕頭拿到戶外拍打,每週以可過濾塵蟎之吸塵器清理床墊。塵蟎在低溫下不易生存,在冬天時可將床墊與枕頭放置於室外吹曬。
2 使用可以隔離塵蟎之床單與枕頭套,床單與枕頭套每週以55度溫水清洗。
3 不使用布質沙發,將布質窗簾更換為塑膠製窗簾。
4 不使用布質或棉質地毯、不使用榻榻米、不在床墊上彈跳、不擺放絨毛填充玩偶。
5 書籍放置於封閉式書櫃內,舊報刊、雜誌盡量移出室外。
6 使用可過濾塵蟎之吸塵器、空氣清淨機或靜電集塵器。

家塵

特指家中由棉絮、皮屑、髮毛、塵蟎、蟑螂、昆蟲等屍屑所組成的塵垢。

1 每週定期以吸塵器清潔家中地板(特別是角落與櫃下)及床墊。
2 注意家中老鼠、蟑螂、昆蟲活動情形,採取有效之預防與撲滅。

蟑螂

1 定期並持續清除蟑螂(使用蟑螂屋或蟑螂藥)及牆角與櫃下之蟑螂屍屑。
2 食物勿暴露於桌上或櫥櫃內。食物殘渣應妥善處理,勿掉落於地上。
3 定期清理水管水溝。

狗毛 (貓毛)

1 勿飼養狗(貓) ,或飼養不易掉毛之短毛狗(貓),因為動物皮屑及排泄物容易引起過敏。
2 勿接近狗(貓) 或將之飼養於室外。注意狗(貓)毛脫落情形,勿使狗(貓)毛飄入室內。
3 定期清潔狗(貓)。

黴菌

1 避免居住地下室或地勢低窪地區,潮濕空間每週定期使用除濕機。
2 廚房與浴室應保持通風,並定期清洗發霉牆面或地板。
3 室內耐陰植物容易發霉,請移至室外。
4 天氣好時,打開窗戶使空氣流通,並讓陽光照射進來。
5 櫥櫃內擺除濕盒,減少衣物發霉機會。

野草、花粉

1 風大時到野外或公園應戴口罩,盡量減少接近花草茂盛區域。
2 盡量於運動場或館內用運動,避免於公園內運動。
3 天氣燥熱時,空氣中會含有大量花粉或野草,應盡量待在室內,減少到野外或公園。
4 於早晨晾曬床單,因為此時空氣中花粉野草含量最低。

食物 (蝦、蟹、牛奶、蛋白、芒果、麥等)

1 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之食物,並以其他不過敏之代替食物補充營養。

小孩為何經常流鼻血

戴志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部

家中是否有容易流鼻血的小孩,反覆性流鼻血很可能是潛藏鼻部疾病所造成的現象。

小孩流鼻血常是伴隨挖鼻孔或揉鼻子而來,其中又以過敏性鼻炎最容易引發小孩子這些動作,尤其是在入睡之後過敏發作時,藉由反射性的揉鼻子動作引起流鼻血。台灣特殊的海島型溼熱氣候使得一般居家環境中塵蹣指數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台灣地區過敏原一直以塵蹣為最常見,這種過敏性鼻炎患者是一年四季皆可能出現症狀的,尤其在室內會比室外更容易出現症狀,家中常見塵蹣指數高的地區包括臥室、客廳等紡織品密集的地方,這也就是為何睡覺這段期間是過敏症狀最容易出現、而且是小孩子常會流鼻血的原因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戴志展醫師指出:典型的發過敏性鼻炎症狀是多樣性的,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癢,病情加重時會出現頭昏頭痛、眼睛癢、顏面癢、喉嚨癢、耳朵癢、耳朵悶脹等現象,由於常挖鼻子的關係,許多小孩子會容易反覆流鼻血,常揉眼睛的結果,造成眼圈水腫瘀黑。

簡單的診斷當然可以從病史及症狀來判斷,旦確定診斷仍須藉由有經驗的醫師詳細鼻部檢查及抽血化驗才能得到,現在檢驗過敏原非常簡單,只要幾西西血就可化驗各種常見的過敏原。適當有效的治療除了可以立即解除症狀外,更可以讓過敏反應不會輕易再發生,目前證實有效的治療包括藥物、鼻噴劑、雷射處理、手術、減敏療法等。

戴志展醫師強調:治療過敏性鼻炎應該是多方面進行的,包括預防及避免各種可能的過敏原、適當規律的運動、請醫師針對病情及體質在各種治療方式中找出最有效的治療、耐心接受治療至穩定為止,如果常流鼻血更應找出原因加以處理。